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题:7%!未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有了“底线”
新华社记者胡喆、陈席元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撑。“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的重要构成,是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和分析科技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指出,年均增长7%以上,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年均实际增速要高于7%;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决心。
“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4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4%。2020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超过2.8万亿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是前30位中..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同时,年均增长7%以上更意味着未来五年我们要用更大力度去整合优化全社会科技资源。
“这一指标彰显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看来,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既与国家的重视有关,也是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到“三跑并存”阶段的必然要求。下一步,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70多年来,我国在科技投入方面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但仍应清楚认识到,与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从累计投入来看,1991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总投入与世界..梯队还有较大差距。科技投入有很强的循环累积效应,科技创新效果的显现依赖于长期投入和持续积累。要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仍需大量科技投入的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结构不平衡等问题还有待解决。例如基础研究经费来源单一问题,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低于发达国家15%至20%的普遍水平;基础研究高度依靠中央财政投入,地方、企业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
..建议,应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的综合设计,形成有机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引导风险投资、慈善捐赠、高校自有资金等投入研发活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造就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中国还将打出更多创新的“组合拳”,科技的大投入必将迎来创新的大迸发,中国科技创新未来更可期。
- 广西:普通话普及率已超全国平均水平
- 报考大车驾证都有哪些条件和限制?
- 习近平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
- 山东启动防溺水预警平台
- 河南为教育评价改革划定“红线”
- 海南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
- 河南严防职校生实习实训风险
- “孝心宣言接力”活动倡导传承中华好家风
- 湖南衡阳:一名特殊考生获批每科考试延时30%
- 宁波北仑区:儿童友好斑马线投用